俗語話“家人一老,如有一寶”,當今社會,三代、四代同堂比比皆是。但除著年紀老邁,多病體虛,老人喝水時容易會嗆到、吃東西時不容易咀嚼等慢節拍生活成為家庭中“一道特別風景線”。那么,老年人吞咽困難怎么辦?
吞咽困難、吞咽障礙是銀發一族常見的現象,主要是老年人因老化造成軟組織彈性變松,增大咽喉的會厭溪空間,容易造成食物殘留在咽喉,使得老人家在吞咽時,常常會覺得喉嚨有卡卡的、吞不干凈的感覺。人的咀嚼吞咽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退化,尤其是患有中風、失智癥等疾病老年人,加上老年人缺牙等現象,使吞咽變得更為困難。
年長者在進食的時候,身體要坐直維持正確的進食姿勢;進食時,慢一點、小口些,液體食物要慢慢喝;每一口食物吞兩次,確定口中食物吞干凈再給下一口,口中有食物不要說話,另外,良好的用餐環境、精神狀況、進餐方式是促成安全用餐的重要條件。
而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,為防止吞咽功能障礙而造成誤咽,家人喂食的方法也十分講究,在進食時,要囑患者吸氣,吞咽前與吞咽時要憋氣,使聲帶閉合封閉喉部后再吞咽,吞咽后做咳嗽動作一次,將肺中氣體排出,以噴出殘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殘渣。當頭后仰,殘留食物可被擠出,隨后向前低頭,同時作空吞咽動作,可清除殘留食物。原則是循慢而小的喂食方法,必須確定口中食物完全吞咽后再接著喂食。
一旦發現家中的長輩出現講話不清楚等現象,吞咽訓練是重要的一環,千萬不可小覷,以下的6點溫馨提示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1. 調整吞咽方式:透過不同姿勢來改變食物的流向。低頭吞咽,可保護氣管通道,避免食物或液體太快流入咽喉部,讓進食更安全。臥床長者,則需搖高床頭90度。
2. 調整進食的速度與量:小口吞咽,可減少食物在咽部的殘留量。每一口多吞咽幾次,吞完清喉嚨,確保吞咽干凈,避免食物或藥物殘留。如果使用吸管容易嗆,可改用湯匙或斜口杯,控制進食量。
3. 調整食物的質地:增加液體的濃稠度-可將水或湯加入增稠劑或勾芡,變的濃稠一點,降低液體的流速,避免太快流入呼吸道。不要吃太黏稠或太硬的食物,避免卡在咽喉。
4. 咽部吞咽運動:吸吸管喉部上抬運動可幫助喉部上提,關閉呼吸道。
5. 假聲練習運動:幫助喉部上提,關閉呼吸道。
6. 撐住舌頭運動:可增加舌根和咽部肌肉的力量,減少食物殘留。
吞咽是人類最復雜的行為之一。咀嚼與吞咽過程至少需要6對顱神經、第1~3頸神經節段和口、咽及食道的26塊肌肉參與。吞咽過程可分為5階段:認知期、準備期、口腔期、咽期和食管期。
吞咽功能障礙是一種臨床癥狀,表現為食物從口腔輸送到胃的過程發生障礙???、咽、食管疾患,腦神經、延髓病變、假性延髓麻痹、錐體外系疾病、肌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功能障礙。
吞咽神經肌肉電刺激儀用于吞咽功能障礙的治療及訓練,通過輸出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對喉頸部神經肌肉進行電刺激,興奮神經及吞咽肌群,促進受損神經復蘇,加強吞咽肌群的運動,緩解神經元麻痹、促進吞咽反射弧功能重建與恢復,進而提高吞咽及語言能力。適用于咽部非機械原因操作引起的吞咽及構音障礙進行評估、治療及訓練。近年已成為臨床最常用的吞咽障礙治療手段。